[PM聊職涯]成為社畜半年後

進入社會工作已經半年,分享在大公司求生歷程和體悟

PM Steven
May 9, 2021
Photo by Israel Andrade on Unsplash

去年畢業求職正好碰上疫情,在當時實習的公司多待一陣子才開始找工作,很幸運地在經過兩個月的頻繁面試後,進入電子業從事專案管理的工作,開始每天來回內科的社畜人生,剛開始認為電子業不完全是自己的目標領域,一轉眼竟然已經過了半年了。開始工作後和進入前的想像完全不一樣,當初想著有機會就上,沒想到踏進了完全陌生的電子硬體製造領域,一路踩著坑也是過來了。

擠進國家根本核心命脈產業,搭上疫情產業成長的順風車

電子業可以說是台灣的經濟命脈,整個產業鏈在全台各地的科學園形成聚落,上下游橫跨整個產品生產歷程,從原料進口到組裝出貨,龐大的產業鏈養活許多人口,經過多年的發展,整個產業已經非常成熟,可以說歸類在傳產裡頭了,過去二十年一直談的產業轉型不算成功,但剛好去年碰上疫情,蹦出許多出人意料的需求,所以讓電子業迎來當年的榮景再現。

Photo by Octavian Dan on Unsplash

想像完全不同的專案管理

雖說是專案管理,但自己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是在「物料管理」這方面,和當初在軟體開實習的專案管理不同,在軟體上主要都是管理「人和時間」就好,對於硬體代工來說,核心價值就在於將所有料件於指定的時間點組合起來,交付給客戶,而最難的地方是硬體料件多到不行,料件又區分客戶料(B&S,Buy and Sell)、客戶指定料(AVAP, Assign Vendor Assign Price)、自設料(DP, Design Part),而很多細小的電子料件不是我們的專業,往往有問題時只能PASS給負責的RD,就是把球丟出去!

在面試這份工作時,就耳聞一些風評,在仔細評估優劣和條件後,決定試試再說,畢竟已經拒絕過一些機會了,而剛進去真的什麼都不懂,基本上主管叫我做什麼就做什麼,很多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往往要跟主管再三確認,或問資深同事,很常遇到的問題點是,自己壓根不知道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,縱使公司有一定的流程,在第一次接觸跑流程時,常有許多自己不知道的疏漏,掉到許多坑。

部門有特別安排新人培訓的課程,對於剛開始工作非常有幫助,但在實際執行會遇到很多問題,是事前無法知道、預防的,回過頭來看,會有「走過才知道」這樣的結論,好像很多事情都是這樣,但仔細去深究,其實很多坑都是因為「經驗傳承」的缺乏,我可以很明白的說,公司對於經驗傳承這塊有很多不足,雖說有一些資料可以參考,也有特別安排課程培訓,但在實務上遠遠不足,尤其在對於自己的職責不慎了解的狀況下,很多時候自己也很難去辨識問題,有時候是很急迫有時間上的壓力,而大家都很忙,不見得有人可以馬上請教,往往為了專案感時程乾脆自己先幫做一下,卻不知無形中覽了很多的工作在自己身上。

Photo by Christin Hume on Unsplash

案子分配獨立運作,自立自強

起初,因為不了解、看不清專案的全貌,自己是做一步算一步,對於之後要進行的事,若沒有去主動詢問,你問我腦袋裡真的一片空白,很幸運的我的主管非常凱瑞,她同樣是從我這個位子升上去的,她都會適時的提點、下指導令,當案子有狀況時,也會第一個時間挺身站出來釐清問題,確認方案後告訴我該怎麼做,偶爾我的桌上還會出現神秘的點心飲料,她真的像天使一般,可是就在今年三月底,她離職了。

那時候真的覺得晴天霹靂,好端端的天使主管突然走人,而半途接手專案的主管在風格上和前主管很不同,不像前主管面面俱到,剛開始磨合花了不少時間,剛好當時正逢客人的需求變化,我整個禮拜都追著她詢問該如何應對改動,最後的答案竟和最初的方案一樣,而且中間有衍生出更多問題,那段日子真的瀕臨崩潰邊緣,每天想的都是工作,早上六點還會驚醒,第一個念頭還是工作的事情,假日還會接到對岸工廠的訊息,整個精力被耗盡,可以坦白說當時的我失去工作的熱情。相較同期進來的同事,剛好在案子的分配上許多人是在一個大包的組合案下共事,可以互相Cover,共用許多事務省去很多工作,也可以互相支援資源,而自己除了在一個獨立的案子外,還有附加一個延伸案,只能自立自強。

Photo by Dylan Gillis on Unsplash

工作上最難搞的永遠都是人,尤其是客人

工作上除了物料管理,還有很大的一部份是在「溝通協調」,尤其是跨部門間,身為資訊傳遞的中樞,夾在工廠、RD、客人的中間,很多時候個部門的人會來問關於專案的問題,因為大公司分工非常細,許多資訊不見得會確實傳到每個部門,所以當有不了解的部分,往往會來找我們,畢竟我們應該是最了解專案的人,卻因此常常被打斷,別小看只是個轉寄資料,或是打電話這種瑣事,其實累積起來也是好多很多時間心力,而且工作一旦被打斷,要找回斷落處也需時間,更別說花費時間去釐清問題,想辦法協調解決,有許多是自己控管不了,只能傳遞給上級。

自己面對的客戶十分緊迫盯人,會一直要求要確認料況,相較其他案子的客戶,我的客戶真的十分積極,別人的客戶都是佛系不出聲,偷改了東西也不說,而我的客戶要求每週更新料況,時不時就問我東西到廠內了沒,採購下單了沒,東西出貨了沒,每當看到客戶在群組發訊息,心裡的第一個反應通常都是:是又要來催什麼了。但在我們這行客人最大,衣食父母,對於客人的要求只能赴湯蹈火在所不惜。

撐過就是你的,層出不窮的挑戰工作路

在找工作的時候,我心中的想法是,我不要一塵不變的工作內容,曾在公股銀行實習過的我,早就知道自己無法接受枯燥乏味的機械式工作,但沒想到這個工作的挑戰讓人應接不暇,大概就是這工作的樂趣吧,告訴自己去擁抱改變,面對問題,半年也挺過來了,從矇矇懂懂無知,到現在能夠摸清自己在做什麼,看出專案的樣貌,雖說真的好像沒有學習到什麼新的技能,身在大公司的一個小齒輪,也就盡自己的本分,完成屬於自己的工作。

回顧自己在找工作時自己所列的條件要求:

  1. 科技相關產業,不限軟硬體
  2. 成長中、未來持續有需求的事業
  3. 無千篇一律、毫無變動的工作內容

很驚訝的是現在部門的走向和當時設定的事業方向相同,原以為進入成熟傳產沒什麼成長可能,前陣子大主管才宣布明年的案子會是今年的兩倍業務量,所以部門需要擴張,而上頭的命令是先把人補齊再說,簡單來說部門正迎來一波成長期,意外地符合當時找工作想待的事業目標!

歷經半年深刻的體悟

  1. 在大公司生存,盡好自己的本分,釐清好自己的職責才不會累個半死,適時的把球拋出去,自己控制不了的事務要傳遞給更上層處理
  2. 身為資訊傳遞的中心點,要對自己的案子深刻了解,縱使不知道也要知道資訊存放在哪裡,或和誰要正確的資訊
  3. 要去看清整個專案的樣貌,去釐清方向,去排定何時該做什麼,分清楚優先順序,去管控時程風險
Photo by Aziz Acharki on Unsplash

生活不是只有工作,決定如何生活的鑰匙在手中

有次在會議上聽到這句話點醒了我,我們可以決定如何生活,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,要掌握自己的生活,就要聰明的工作,為自己爭取機會,自己才是生活的主人,工作只是工作,不是全部,路是人走出來的,而怎麼走,掌握在自己手中,很多人困擾於追求生活的平衡,與其費盡心思去尋找平衡點,不如直接決定自己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吧。

--

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