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PM聊創業]我們是否喪失嘗試的勇氣

每年有許多創業競賽,都會產生很棒的點子,但實際有勇氣去嘗試實踐的人少之又少…..

PM Steven
Apr 11, 2021

最近在傍晚走進全家便利商店,會看到許多鮮食都會貼上五點過後7折的貼紙,近日全家「友善時光地圖」App上線,讓消費者透過App可以查詢想要吃的食品是否有打折和庫存,透過串接店內庫存管理系統,即時更新架上存貨狀況,希望透過資訊公開、即時更新庫存的方式減少剩食浪費。

這幾天看到全家友善時光又更進一步推出即時查詢地圖,想到即時查訊剩食庫存+地圖顯示這個概念,和大四當年參加「2019拜爾獎」得獎的提案概念一模一樣,雖說當時參加拜爾獎比賽也是用在那之前參加「社會企業創業競賽」得獎的創業提案修改而成,但最後獲得優勝抱走五萬元獎金

特別去翻之前的簡報,真的和全家的概念一模一樣

得獎了然後呢?

大學時期參加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創業獎項也獲得許多品審青睞得獎,但是往往在比賽過後,頒獎典禮結束,獎金匯入戶頭,就沒有然後了。費盡心思的成果獲得肯定,卻沒有去實踐,這好像是許多商業競賽的通病,比賽期間每天熬夜討論,與組員來回修改,實際走訪街頭尋找第一手資料,決賽前夕不斷演練簡報,所有努力都是為了在最後簡報當中從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。但這一切的一切,始終停留在企劃書中、簡報投影片上,少了實踐,就是空談,和我們的商學教育有類似的情況,而且每年那麼多商業競賽,產生出這麼多冠軍隊伍,看似非常鼓勵創業,卻鮮少看到成功案例是從比賽發跡。

Photo by Leon on Unsplash

台灣創業創新比賽的困境

每年下來,舉辦許許多多的創業創新競賽,照理說其中應該不乏很棒的創業點子,但我們遲遲沒看到有這樣的故事產生,許多的比賽好像是為了舉辦而舉辦,早已失去創業的精神和舉辦初中,我想會又這樣的現象可以貴那以下幾個因素:

  1. 比賽時間有限:通常商業競賽比賽時間短則三個月長則半年,像是規模越大的比賽,因為會分許多階段篩選,所以整體比賽的時間就會拉長,但通常都僅止於繳交企劃書、提案簡報,比賽就結束了,少有比賽能夠和企業合作,實際接洽並實作,像是著名的ATCC商業競賽,在最後入圍階段就有需要和企業合作的部分,但因為實際能夠執行的時間有限(大概不到一個月),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做出成果非常困難,更別說突然和企業合作,光是說服企業接受提案就得花費許多工夫,在溝通協調上就會徒增許多時間成本,阻礙實際去嘗試,去實現企劃的可能。
  2. 無後續資源協助:近年有不少企業舉辦競賽,美其名藉由外界或新鮮的大腦提供不同的想法,為企業探索創新的機會,但許多比賽企業並未投入足夠資源,尤其在比賽結束後,給予參賽入選者實踐企劃點子的機會,有的甚至獨自納入公司內部的企劃,獨吞參賽者的創意點子心血,雖然有些企業提供實習機會,或正職機會,但許多人反而將比賽作為進入企業窄門的捷徑。
  3. 害怕失敗:連是否晉級都不知道,更別提實際執行是否會成功,仔細想想參加比賽時,誰會是以「我們真的要執行喔」的想法去提案?雖然站在企業方的角度去思考可行性會更容易說服評審,但我想以學生來說,在可行性和執行力,在參加比賽來上,一定沒有覺悟,或是豁出去的心態,能真的執行的人少之又少,最大的原因在於,沒有人知道最後是否會成功,我們都很害怕失敗,害怕失敗了會失去一切。

面對失敗不斷嘗試的勇氣是我們最缺乏的

我們總有許多顧慮,我們害怕失敗,從小我們的教育制度就告訴我們如何免於失敗,只要這樣做就能成功,記得國高中準備升學考試,往往記下最多答案的人就能得高分,只要一個最速解就可以求出答案的方式就好,沒有多餘的時間去嘗試其他方法,去探索其他可能的存在是浪費時間。我們身處在一個不鼓勵嘗試,常告誡你失敗有多可怕,好像只要失敗人生就毀了的環境中成長,許多政策、制度樹立的出發點都是防止失敗。所以我們早已失去了去嘗試的新,更別提面對失敗的勇氣,我們都不敢嘗試,不敢去做,許多想法、點子都只存在於紙上,成為空談,要知道,很多點子是經過一次又一次失敗的琢磨,才能成為耀眼的成就。

Photo by Felipe Furtado on Unsplash

一個只存在紙上的企劃,就是無用的企劃,而最可惜的是,實際執行或推動的人不是自己。

感嘆自己曾有很棒的點子沒有去力行,或許當時的想像不夠廣大,或許懵懂無知的我沒有勇氣去實踐,嘴上說自己因為年輕沒有什麼好失去的,卻不敢去嘗試冒著失去的風險做做看,眼看別人的成功,只能扼腕當初的自己沒有更投入去嘗試各種可能。

Photo by Alvaro Reyes on Unsplash

開始工作上班之後,成為社畜的自己更難去追尋這些夢想,去嘗試這些點子,每天下班後,拖著勞累的身體只想躺在床上滑手機追劇,賴在沙發上打Switch,時間一點一滴就逝去了,但我還年輕,我嘗試的機會成本遠低於許多人,期勉自己不畏失敗不斷嘗試,去努力印證自己,為自己尋找是否成功的答案。

--

--